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变化

王国梁, 刘国彬, 刘芳, 侯喜禄, 周生路 - 生态学报, 2003 - cqvip.com
王国梁, 刘国彬, 刘芳, 侯喜禄, 周生路
生态学报, 2003cqvip.com
在1981, 1988 和2001 年3 个时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对纸坊沟流域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
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对于中度退化生态系统, 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
明显恢复. 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增加, 植被盖度的提高和生物量的提高, 其增加幅度分别为7%~
73%, 81%~ 167% 和61%~ 138%. 伴随着植被恢复, 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
流域土壤侵蚀从封禁前的极强度侵蚀(10000~ 14000 t/(km2* a)) 减小到轻度侵蚀(1210.2
t/(km2* a)). 中期封禁过程中群落盖度, 生物量继续增加, 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高 …
在1981,1988和2001年3个时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纸坊沟流域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度退化生态系统,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增加,植被盖度的提高和生物量的提高,其增加幅度分别为7%~73%,81%~167%和61%~138%.伴随着植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流域土壤侵蚀从封禁前的极强度侵蚀(10000~14000 t/(km2*a))减小到轻度侵蚀(1210.2 t/(km2*a)).中期封禁过程中群落盖度,生物量继续增加,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高,但和短期封禁恢复相比,提高幅度较小,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18%,-4%~8%.随着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加强,土壤表层养分也逐渐提高.中期封禁后群落结构和短期封禁相比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天然草本群落中发生了优势种更替现象,但天然灌木群落和人工乔灌群落优势种变化不大或无变化;群落垂直结构变化表现为:草本群落结构变化最大,人工乔木林次之,但灌丛结构变化相对较小.封禁消除了致使植被退化的影响因子后,促进了群落内物种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使群落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群落生态功能的恢复使群落生境得到改善,从而又促进了植被的进一步恢复.在此相互作用下,群落开始向当地顶极群落发展.此外,组建的群落结构变化系数作为一个衡量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状况的指标是合适的,该指标综合考虑群落在垂直结构上不同层的变化情况,能较好的反映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
cqvip.com
以上显示的是最相近的搜索结果。 查看全部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