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

秦伟, 朱清科, 张宇清, 赵磊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 cqvip.com
根据18 块典型样地的植被调查数据, 采用时空互代和对比分析法, 从演替时间,
生态修复模式和坡向3 个方面研究了陕西省吴起县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退耕地恢复过程中的植被演替

王星, 李占斌, 李鹏 -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 cqvip.com
以陕西省丹汉江流域退耕地南坡和北坡不同退耕年限的自然恢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开展群落物种组成调查, 并进行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和群落极点排序, 对该区退耕地恢复过程中 …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李裕元,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4 - cqvip.com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的状态. 探讨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
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马祥华, 焦菊英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 cqvip.com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
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 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 …

[PDF][PDF]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李裕元,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 sourcedb.igsnrr.cas.cn
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 探讨了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退化过程中
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北部森林草原气候区,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系列及其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

秦伟, 朱清科, 刘中奇, 卜楠, 安彦川 - 干旱区研究, 2008 - cqvip.com
根据吴起县20 块样地和60 个样方的退耕地植被调查数据,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探讨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系列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研究区退耕地植被自然 …

[PDF][PDF] 半干旱黄土区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群落对比研究

刘中奇, 朱清科, 秦伟, 李萍, 王晶, 邝高明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 jeesci.com
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高效植被恢复途径, 选取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合沟封禁流域和柴沟人工造林
流域为研究区, 在两流域内, 沿顺坡和横坡方向, 选择一系列20 m× 20 m 的样地, 各组成2 条样带 …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柳江, 洪伟, 吴承祯, 毕晓丽, 闫淑君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 cqvip.com
选择闽西典型退化红壤地区, 对6 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封育马尾松群落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
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窄, 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 …

黄土沟壑区植被自我修复与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吴旗县为例

温仲明, 焦峰, 卜耀军, 焦菊英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 cqvip.com
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吴旗县为例, 通过对退耕或封禁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
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空间立地条件下, 植被的演替变化规律不同 …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吴旗县植被恢复为例

任洪玉, 温仲明, 杨勤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 cqvip.com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 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