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学研究之转型: 立场, 方法与材料

陈小君 - 法学研究, 2011 - cqvip.com
近年来, 讨论“中国的法学”,“中国的法治” 等带有本土色彩法学理论问题的思潮开始在我国兴起,
这缘于法学理论的非全球普适性. 中国现代法律语言与概念基本不是本土资源 …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续)——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 的批判

邓正来 - 政法论坛, 2005 - cqvip.com
1978 至2004 年, 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 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
能为评价, 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 中国法律理想图景" …

[引用][C] 中国法学知识的形态与反思(二) 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

周光权 - 政法论坛, 2006 - cqvip.com
在法学界普遍缺乏自省习惯, 法学类成果从表面上看蔚为大观但创新明显不足的今天,
邓正来教授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的追问, 恰逢其时地开出了一剂治病良药 …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学的基本任务

柳经纬 - 法学, 2008 - cqvip.com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目标取向的社会转型时期. 在此社会转型期,
中国民法学的基本任务是: 探索改革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 推进民事法律制度的创建; …

面临机遇与选择的中国法理学

舒国滢 - 法学, 1995 - cqvip.com
< 正> 面临世纪之交, 法学界的同仁似乎在作“世纪之末的反思”. 怀着同样的心情,
本人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三个问题:(a) 如何定位中国法理学发展之现状?(b) …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范式” 之思考

庞正, 金林南 - 学术研究, 2001 - cqvip.com
在今天的中国, 国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法治化的迫切需求不仅使法学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
显学", 而且还要求我们的法学为社会变革提供充足而高质量的理论资源. 一个国家成熟的法律 …

转型期中国法理学的多维面向--以2007 年发表的部分成果为分析对象

徐显明, 齐延平 - 中国法学, 2008 - cqvip.com
中国法理学要完善其中国性, 问题性, 实践性的品质, 在研究思路上要坚持全球视野,
中国意识和人本关怀的三维面向; 在研究主题上要坚持主流集中与多元分支的原则; …

[PDF][PDF] 法理学的中国性, 问题性与实践性

徐显明, 齐延平 - 中国法学, 2007 - old.civillaw.com.cn
内容提要法理学不应被降格为琐碎的技术, 而应坚守精神的高度, 应为一种德性的法律生活提供
精神的牵引与人文的支撑. 法理学界在围绕法律全球化, 法律理想图景, 法制现代化, 法治与和谐 …

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韩世远 - 法学研究, 1995 - cqvip.com
< 正> 百余年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发端于西方文明的冲击. 1911 年大清民律第一草案的颁布“充分
显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如何在外来压力下, 毅然决定抛弃固有传统法制, 继受西洋法学思潮 …

在历史丛林里穿行的中国法理学

舒国滢 - 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5 - cqvip.com
在新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法理学经历了一次学问传统的" 断裂".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中国法理学学问传统的裂痕在逐渐修复, 法理学之自身" 学术" 因素得到强化, 法理学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