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 一种法学思维模式的重新解读

齐延平 - 文史哲, 2000 - cqvip.com
新的法学理论的构筑需要新的思维框架的支援与支持. 西方各国社会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形成的国家--社会二分及市民社会理念影响了整个20 世纪. 20 世纪初叶 …

变法与革理── 20 世纪中国法学发展的逻辑

谢晖, 崔英楠 - 文史哲, 2000 - cqvip.com
整个20 世纪, 中国法学的发展与否和政治变革对法学的宽容与否紧密相关: 清末变法与修建,
是中国传统法学与现代法学的最后对垒; 从预备立宪到“五四” 运动, 法学独立品格开始显现; …

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近世中国法理学研究省思

支振锋 - 政法论坛, 2009 - cqvip.com
近世以来中国法理学研究成就巨大, 但也存在四大缺陷: 向上看, 它不具备对“法律是什么”
与“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等法学元命题进行追问的能力, 无法型构自己的法哲学或者法律理论体系; …

《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的意义与两种反思

邓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 - cqvip.com
从“法学——法学家” 的路径来分析,《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这篇长文做出了巨大知识贡献.
知识内部与知识外部两种反思的分析框架可以使人们洞见到其中的可能缺陷 …

“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 笔谈社会转型后的法律体系重构

徐显明 - 文史哲, 2000 - cqvip.com
在社会转型时期,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调适, 是至为重要的问题. 国家与社会在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上, 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

“中国法理学” 的“发现”──“中国法理学史” 在近代的创建

程燎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 cqvip.com
在中国近代, 梁启超, 胡适和王振先开创了“中国法理学史” 的研究, 从而“发现” 了“中国法理学”.
他们分别撰著的《 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中国哲学史大纲》“法的哲学” 部分和 …

国家与社会: 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

刘旺洪 - 法学研究, 2002 - cqvip.com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
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 …

[PDF][PDF]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三种神话

汪雄涛 - 法学评论, 2013 - kfda.qfnu.edu.cn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 中国法律史的研究陷入了“宗族法”,“阶级法” 和“伦理法”
的简单类型化神话之中. 而明清时期的社会现实表明, 宗族社会纯粹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

在历史丛林里穿行的中国法理学

舒国滢 - 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5 - cqvip.com
在新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法理学经历了一次学问传统的" 断裂".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 中国法理学学问传统的裂痕在逐渐修复, 法理学之自身" 学术" 因素得到强化, 法理学者之" …

近代中国新法家思潮略论

王锐 - 学术论坛, 2011 - cqvip.com
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 人们努力从中国传统的“异端” 思想中寻找救国良方.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大显学, 法家学说在近代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 并形成了一股在思想界流行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