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陆建林, 李国强, 樊中海, 李朝勇, 薛玉伟 - 石油学报, 2001 - syxb-cps.com.cn
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是油藏晚期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高含水期油藏的
渗流特点出发, 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 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 …

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曾流芳, 卢云之, 李林祥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 cqvip.com
利用大量的生产, 测井及监测等资料对孤东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指出注采对应关系, 大孔道, 累积注入倍数等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归纳总结出了" …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顾岱鸿, 何顺利, 田冷, 袁春华, 张椿华, 李济民 - 断块油气田, 2004 - cqvip.com
高含水后期油田稳产的关键取决于对剩余油的深入了解和再认识. 濮城油田濮53
断块油藏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 油藏产量递减大, 含水上升快, 注采系统适应性差 …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赵红兵, 徐玲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6 - cqvip.com
根据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形成机理和类型, 将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归结为4 个地质因素(微相类型,
所处部位, 砂体有效厚度, 渗透率) 和6 个开发因素(注采关系, 注水距离, 井网密度 …

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以渤海SZ 油田为例

胡治华, 杨庆红, 申春生, 刘宗宾, 刘英宪, 张俊 - 断块油气田, 2013 - cqvip.com
渤海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采收率, 以沉积学和渗流力学
理论为指导,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拙上, 结合新钻井水庵侧井解释成果, 密闭取心 …

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

韩大匡 - 石油学报, 2007 - cqvip.com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 我国国内主要的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甚至特高含水期,
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 局部相对富集” 的状态, 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 …

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分布方法研究及应用

谢俊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 cqvip.com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指导油田中后期调整挖潜的有效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生产井的含水率
和注水井的吸水情况, 可确定中高含水期和剩余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 …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探讨

冯明生, 别爱芳 - 世界石油工业, 2000 - cqvip.com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探讨-[维普官方网站]-www.cqvip.com-维普网  我的维普 购物车
充值 客服 首页 | 期刊大全 | 文献分类 | 优先出版 | 论文检测 | 论文选题 | 在线分享 | 会议平台 | 学术 …

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的水动力学方法

林景晔, 夏丹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3 - cqvip.com
为了认清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 高含水期剩余油赋存状态, 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通过对大庆长垣葡萄花, 萨尔图油层检查井取心样品的微观观察, 结合微观水驱油实验和剩余油 …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与展望

饶良玉, 吴向红, 韩冬, 李贤兵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2 - cqvip.com
大部分国内油田和海外开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 探索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油田高效
, 可持续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国内外微观和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