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草地恢复与利用过程研究

程积民, 井赵斌, 金晶炜, 高阳 -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4 - cqvip.com
草地退化表现为土壤和植被遭到彻底破坏, 草地演替过程受到强烈抑制. 实验采用长期(30 年)
封禁措施, 定位监测退化草地从次生半裸地演变为近似原生植被(进展演替) 的变化过程 …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赵凌平, 白欣, 谭世图, 樊文娜, 王占彬, 王清义 - 草业科学, 2018 - cqvip.com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 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 5, 15, 23 和32 年) …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趋向研究进展

李志丹, 干友民, 泽柏, 霍尚峰 - 四川草原, 2004 - cqvip.com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 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
为表征. 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 草地退化模式, 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 …

典型草原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变化

单贵莲, 徐柱, 宁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 cqvip.com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进程及恢复过程中的合理利用问题, 选取生长季围封(4 至9 月) 收获干草,
其它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 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 …

不同退化程度“黑土滩” 草地群落特征的变化及其恢复对策

石德军, 李希来, 杨力军, 孙海群, 杨元武 - 草业科学, 2006 - cqvip.com
研究了青藏高原“黑土滩” 草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和地下植物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黑土滩”
退化草地群落盖度, 地上生物量, 优良牧草产量比例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 …

[PDF][PDF] The synergetic response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soil to the restorative succession of cultivated grassland

P PAN, C WANG, L HU, S LIU, J LI -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20 - jeesci.com
建植人工草地是退化高寒草甸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
人工草地会出现逆向演替的转变过程. 为了验证人工草地逆向转变的过程并揭示其驱动因子 …

[引用][C] 三江源区“黑土型” 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

马玉寿 - 2006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严重退化, 通过多年实地调查, 研究, 将退化草甸划分为未退化草地,
轻度退化草地, 中度退化草地, 重度退化草地和极度(“黑土型”) 退化草地5 个退化阶段 …

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邵新庆, 王堃, 王赟文, 刘贵河 - 生态学报, 2008 - cqvip.com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
探讨了在围封去除干扰条件下, 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进程. 研究结果表明 …

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王发刚, 王文颖, 陈志, 王启基 - 2007 - ir.nwipb.ac.cn
摘要以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为对照,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
影响, 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对植被的相对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高寒嵩草草甸草地退化 …

退化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T BAOYIN, M LIU, XL LI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 plant-ecology.com
在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草原站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
草原浅耕翻后群落演替规律. 通过对18 年数据的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过度放牧而退化的羊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