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系列分析

范玮熠, 王孝安, 郭华 - 生态学报, 2006 - cqvip.com
采用时空互代原理, 结合数量分类(TWINSPAN) 和排序(DCA) 的方法, 确定了子午岭地区植物
群落演替的系列, 并对该演替系列的物种组成, 生活型功能群组成和枯落物 …

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与环境因子的分类与排序

何小琴, 蒋志荣, 王刚, 李晓捷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 cqvip.com
在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 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对子午岭地区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 结果显示:(1) TWINSPAN 将50 个样方划分为14 …

秦岭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生态学研究Ⅱ 演替系列的群落α 多样性特征

高贤明, 黄建辉, 万师强,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7 - cqvip.com
应用物种丰富度, Simpson 指数, Shannon-Wiener 指数, Pielou 均匀度指数, Alatalo
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 多样性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 …

浙江省午潮山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学剖析

刘金林, 周秀佳, 顾詠洁, 周家骏, 郑富源 - 植物生态学报, 1983 - plant-ecology.com
本文是对午潮山森林植被遭破坏后, 经过20 年的封山育林, 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学研究.
按Jaccard 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统计, 植被可分三个类型: 以落叶树种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混交林; …

[PDF][PDF] 吕梁山严村低中山区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张金屯, 邱扬, 柴宝峰, 郑风英 - 2000 - researchgate.net
采用一次性同时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 用数量分类(TWINSPAN) 和排序(DCA)
研究严村低中山植物群落演替. 在黄土弃耕地上群落的演替顺序为: 苦苣+ 狗尾草群落(Comm …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李裕元,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4 - cqvip.com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的状态. 探讨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
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

广西阳朔岩溶植被演替过程种群变化及物种多样性

欧祖兰, 李先琨, 苏宗明 - 生态科学, 2005 - cqvip.com
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广西阳朔岩溶植被在演替过程中的种群变化和物种多样性. 研究表明,
随着演替的进展, 耐荫种群增加, 乔木种群增加, 优势种的更替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生林分类, 排序及演替

巨天珍, 王彦, 任海峰, 姚晶晶, 王蒙, 孟凡涛, 王继伟 - 生态学杂志, 2012 - cqvip.com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 采用TWINSPAN 和DCA 对小陇山林区次生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
从植物群系组成, 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 研究小陇山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 …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刘玉国, 刘长成, 魏雅芬, 刘永刚, 郭柯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 plant-ecology.com
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群落的调查, 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
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植被主要处于5 个演替阶段, 即次生乔木林 …

陕西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环境解释

王世雄, 王孝安, 李国庆, 郭华, 朱志红 - 生态学报, 2010 - cqvip.com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层α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并通过CCA 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