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兴起与使命

钱弘道 -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 cqvip.com
学派, 是基于研究主体,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旨趣等要素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
是特定时期特定领域之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的杰出代表. 学派的形成, 或因师承, 或因地域 …

文科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问题——民主与法治: 中国政法大学经验

程春明, 郭成伟 - 科学中国人, 2004 - cqvip.com
文科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问题——民主与法治:中国政法大学经验-[维普官方网站]-www.cqvip.com-维普
网  我的维普 购物车 充值 客服 首页 | 期刊大全 | 文献分类 | 优先出版 | 论文检测 | 论文选题 | 在线 …

面临机遇与选择的中国法理学

舒国滢 - 法学, 1995 - cqvip.com
< 正> 面临世纪之交, 法学界的同仁似乎在作“世纪之末的反思”. 怀着同样的心情,
本人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三个问题:(a) 如何定位中国法理学发展之现状?(b) …

“知识引进运动” 的终结——四评邓正来教授的《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魏敦友 - 河北法学, 2006 - cqvip.com
晚清以还, 中国社会秩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与之相应, 中国知识界在正当化社会秩序的过程中,
开始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这一运动至今已逾百年. 通过对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引进 …

经济法研究应注重回应性和本土性

卢代富 -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 cqvip.com
在法学研究应当关注法的回应性和本土性业已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 论证经济法研究应当注重
回应性和本土性这个命题似乎是一项多余的工作. 但笔者以为, 对不同法学学科的研究而言 …

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 一种全球性视野

郁建兴, 江华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 cqvip.com
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来看,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 的讨论有着重大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模仿式形成阶段的结束, 因而这场讨论可能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 …

论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演进取向及其意义

李彤宇, 王利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 - cqvip.com
八十年代西方科学哲学的传播是20 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科学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及其所起的作用的所致. 研究是传播的一种方式 …

科学技术结构的历史变迁——二论十七世纪之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金观涛, 樊洪业, 刘青峰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 - cqvip.com
本文是在《 历史上的科学技术结构——试论17 世纪之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一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科学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 文章分析了原始科学结构的形成 …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邓正来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 cqvip.com
文章针对陈林林, 袁贺, 周红阳, 葛四友四位学友的评论文章以及此前各种学术性的探讨过程中的
若干问题, 围绕着三个在作者看来对理解和澄清《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一文基本思路有助益的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路向, 特质及影响

吴海江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 - cqvip.com
新文化运动时期, 科学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不仅有着丰富的表现,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异,
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科学主义的特质. 中国近代科学主义思潮是同崇尚科学, 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