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陆琦, 马克明, 张洁瑜, 卢涛, 倪红伟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 ere.ac.cn
三江平原农业开垦导致地表水位和土壤水分下降, 原生湿地退化为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
或者直接转化为水田和旱田. 退化湿地与农田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 种样地类型0) 30 …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袁兆华, 吕宪国, 周嘉 - 湿地科学, 2006 - cqvip.com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 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 20 cm)
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 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 …

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杨艳芳, 孟向东, 张平究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 ere.ac.cn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是评价湿地生态
恢复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 5, 8, 10 和20 a) 湿地为研究对象 …

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恢复演替及其水分与养分变化

田应兵, 熊明标, 宋光煜 - 生态学杂志, 2005 - cqvip.com
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生态演替及土壤有效水分和
养分的变化, 以探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对土壤演变及肥力状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 …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金波, 宋长春 - 土壤通报, 2004 - cqvip.com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3 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0~ 25cm)
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 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 …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张会慧, 王世标, 王均睿, 吴绪叶, 马松良, 伍一宁… - 生态学杂志, 2019 - cje.net.cn
选择三江平原湿地分别垦殖为旱田和水田以及人工林3 种利用方式, 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
组成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与湿地相比 …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理化特性及相关分析

王思成, 王月玲, 许浩, 蔡进军 -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 cqvip.com
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区域-彭阳中庄示范区不同
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方式下的土壤含 …

不同利用方式对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常凤来, 田昆, 莫剑锋, 陆梅, 李宁云 - 湿地科学, 2005 - cqvip.com
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天然沼泽和浅水沼泽草甸,
排水疏干后用于放牧的草甸, 垦后湿地相比, 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 7.32% 和5.64 …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王月玲, 张源润, 蔡进军, 李生宝, 蒋齐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 cqvip.com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 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 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
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 0~ 60cm 土层 …

[PDF][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草地土壤深层干燥化与氮素消耗

樊军, 郝明德, 邵明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 jnr.ac.cn
根据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 对旱塬人工草地土壤0; 1
000cm 水分含量及剖面氮素含量与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旱地人工草地连续种植会显著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