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问题及对策

李宗善, 杨磊, 王国梁, 侯建, 信忠保, 刘国华,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19 - cqvip.com
李宗善, 杨磊, 王国梁, 侯建, 信忠保, 刘国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2019cqvip.com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问题历来受到国家高度关注, 涌现了种类多样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目前还缺乏对黄土高原区域
尺度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总结和整理. 本文总结和整理了建国以来黄土高原主要的四类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生物措施模式主要由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组成, 工程措施模式包括修建
梯田和淤地坝, 以及近期涌现的治沟造地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坡面,
沟道系统整治, 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特点, 区域综合整理模式则强调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 …
摘要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历来受到国家高度关注, 涌现了种类多样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目前还缺乏对黄土高原区域尺度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总结和整理. 本文总结和整理了建国以来黄土高原主要的四类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生物措施模式主要由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组成, 工程措施模式包括修建梯田和淤地坝, 以及近期涌现的治沟造地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坡面, 沟道系统整治, 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特点, 区域综合整理模式则强调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 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达到生态, 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调整和优化建议, 以期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和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cqvip.com
以上显示的是最相近的搜索结果。 查看全部搜索结果

安装“学术搜索”按钮,即可在浏览网页的同时查找论文。

Google学术搜索按钮
https://www.example.edu/paper.pdf
[PDF]引用

Bibliography

  1. Einstein, A., B. Podolsky, and N. Rosen, 1935, “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Phys. Rev. 47, 7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