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PDF] 基于“双评价” 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王亚飞, 樊杰, 周侃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 files.in5.cn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
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 为主体功能区降尺度传导, 国土空间结构优化, 国土开发强度管制等 …

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

秦萧, 甄峰, 李亚奇, 陈浩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 jnr.ac.cn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目标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和“自然资源保护” 并重.
作为国家部门调整后的新规划类型,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法研究整体缺乏 …

[PDF][PDF]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big data in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QIN Xiao, Z Feng, LI Ya-qi, C Hao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9 - jnr.ac.cn
In the new era, the core goal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s to meet the people's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nd also to protect natural resources. As a new type of planning, the method of …

[PDF][PDF]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刘军会, 马苏, 高吉喜, 邹长新, 王晶晶, 刘志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 zghjkx.com.cn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Page 1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652~2657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刘军会1 ,马苏 1 ,高吉喜 2* ,邹长新 …

市域尺度两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刘世梁, 赵爽, 成方妍, 侯笑云, 贾克敬…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 …, 2018 - ecoagri.ac.cn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规范人类活动, 控制人类活动强度, 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
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 …

智能技术辅助的市(县)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孔宇, 甄峰, 李兆中, 傅行行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 jnr.ac.cn
智慧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影响着人地关系, 而智能技术作为智慧社会崛起的主要动力与发展的重要
支撑, 正在改变着国土空间的保护, 开发与治理模式, 也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估及其空间尺度效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马琪, 潘秋玲, 涂纯 -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 jnr.ac.cn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估是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重要内容. 基于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规律
来修正生物多样性维护服务能力指数模型, 并探讨该模型在省级, 市级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三种 …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evaluating method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t city-scale

SL Liu, S Zhao, FY Cheng, XY Hou, KJ Jia… - Chinese Journal of …, 2018 - ecoagri.ac.cn
The red lin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significance in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y and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China has already carried …

[PDF][PDF] 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分区研究

王丽霞, 姜群鸥, 齐元静, 张宝林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 zgnydxxb.cnjournals.com
摘要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 优化乡村发展模式, 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 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 …

基于声景观智能识别的生态保护红线日常监测与侵扰因素分析

王林森, 周素红, 赖鹏程, 邹丹, 宋江宇 - 热带地理, 2023 - rddl.com.cn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已有较多成熟的相关研究和工作利用
遥感, 人工调查方法对其进行划定. 然而, 传统生态评估方法忽略了动态要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