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现代化范式” 危机批判的反讽向度

魏治勋 - 河北法学, 2006 - cqvip.com
邓正来先生的《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一文是能够提供对我们时代的总体性认识框架并揭示其问题
的“标准文本”. 但这样的一个文本, 却无论是在其自身陷入的“类型复制” 现象还是对读者思考路径 …

[引用][C] 规避法律的合理性初探

肖俊 - 法制与社会: 旬刊, 2013

[PDF][PDF] 反思新道统法哲学的话语逻辑

张建, 赵玉来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 zndxsk.com.cn
新道统法哲学是针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之问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法哲学. 新道统法哲学通过中西
之争和古今之辩而形成和发展起来, 所以有必要对中西之争和古今之辩的话语逻辑进行分析 …

主体间性视域下中国法律发展的主体性重塑

王荔 - 河北学刊, 2012 - cqvip.com
“一体” 与“多元” 是世界法律发展的最终向度, 只有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
才能促进全球法律的融合统一与共同发展. 而中国如何以主体性的姿态平等参与全球法律的多元 …

从规则主义到建构主义——以判文解释为视角

付其运 - 理论界, 2011 - cqvip.com
长期以来, 在司法实践中, 我国一直坚持规则主义的法律解释观, 这对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和
维护法制的权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视实践中的判文解释, 坚持规则主义的法律解释观也 …

民间习惯法之“失”——《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之反思

韩斯睿 -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 cqvip.com
民间习惯法之“失”——《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之反思-[维普官方网站]-www.cqvip.com-维普网 
我的维普 购物车 充值 客服 首页 | 期刊大全 | 文献分类 | 优先出版 | 论文检测 | 论文选题 | 在线 …

[引用][C] 浅析中国法律现代化

李秋实 - 群文天地: 下半月, 2011

地点, 身份与农村法治——兼论全球化的影响

汤善鹏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 - cqvip.com
从地点和身份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法律可以为我国长期存在的“法律功效”
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由于中国存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地点, 而不同的地点蕴含着不同的 …

历史法学派之借鉴与中国民法典制定之反思

翟寅生, 陈罗兰 - 西部法学评论, 2009 - cqvip.com
在中国已进人大规模立法的今天, 我们面临着法典化的强烈呼求, 但也同时面临着法学发展的不
完全与城乡二元的对立等障碍, 如何应对这种矛盾, 换言之, 我们现在法典化是否过于仓促 …

论信息化战争中的法律文化力

汪保康, 刘益浒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9 - cqvip.com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法律文化力在战争中的生成和运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软硬性兼备,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相结合, 力量资源的多元性, 力量影响的趋同性与差异性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