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陈朝, 吕昌河, 范兰, 武红 - 生态学报, 2011 - sourcedb.igsnrr.cas.cn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管理变化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和分布, 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 …

江苏省1996 年至2007 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张秀梅, 李升峰, 黄贤金,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 cqvip.com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96 年—2007 年碳排放效应分析得出: ① 江苏省近12
年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4%, 2007 年达到14370 万t, 碳排放增长过快问题突出; ② …

[PDF][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辉信, 袁颖红,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 土壤学报, 2006 - pedologica.issas.ac.cn
摘要通过23 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 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
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 试验设不施肥(CK), 无机肥(NPK), 有机肥(猪粪+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仕吉, 项文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 cqvip.com
在土壤有机碳库中,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物理, 化学等干扰因素响应最为敏感,
在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引起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最主要原因之 …

[PDF][PDF]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

潘根兴, 曹建华, 周运超 - 2000 - dsjyj.com.cn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 Page 1 第20 卷第4 期 2 00 0 年7 月 第 四 纪 Qliaternary 研 究 SC
IE N C E S V o l . 20 , N o . 4 Ju ly , 2 00 0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 循环中的意义* 潘根兴 …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 地理学报, 2007 - cqvip.com
通过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 人工林(用材林和经济林), 次生林, 果园和坡耕地等7
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质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转变为 …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变化

李恋卿, 潘根兴, 张旭辉 - 土壤通报, 2000 - cqvip.com
采用超声波分散分离提取土壤微团聚体, 通过测定有机碳含量, 分析碳稳定性同位素,
研究了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粒组分布与有机碳分布. 结果表明 …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特征

吴旭东, 张晓娟, 谢应忠, 徐坤, 杨菁 - 草业学报, 2013 - cyxb.magtech.com.cn
通过测定土壤容重, 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1, 3, 4, 5 和8 年)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碳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差异. 结果表明, 1) …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袁颖红, 李辉信,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 生态学报, 2004 - cqvip.com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
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 结果表明, 红壤性水稻土中0.02~ 0.05 mm …

[PDF][PDF]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低山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影响

王小利[1, 苏以荣, 黄道友, 肖和艾, 汪立刚, 吴金水 - 2006 - cern.ac.cn
[目的]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 和微生物量碳(SMBC) 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典型样区密集取样(水田和旱地3~ 4 个样/ha, 果园2~ 3 个样/ha, 林地0.2~ 0.5 个样/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