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PDF] 民俗体育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及路径研究

廖上兰, 吴玉华, 肖锋, 黄兴裕, 张允蚌 - 体育科学, 2020 - cmstykx.cisszgty.com
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体育参与乡村治理的若干案例进行田野调查, 从社会学, 人类学,
民俗学等视角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当代困境, 就民俗体育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机制 …

从乡村到都市: 晚清绅士群体的城市化

余子明 - 史学月刊, 2002 - cqvip.com
传统的绅士群体与乡土有着不解之缘, 具有分散性, 地缘性和业缘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近代以后, 绅士群体纷纷涌入并定居于都市 …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乡村社会变动

侯艳兴 - 中国农史, 2006 - cqvip.com
1905 年, 科举制度被废除. 就一项教育制度而言, 此举所引起的社会变动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对民国时期乡村社会来说, 影响更是深远. 它引起了民国社会信仰中心的缺失 …

[图书][B] 种瓜得豆: 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

张仲民 - 2016 - books.google.com
本書重點關注了清末民初中國的閱讀文化(reading cultures) 建構及與之相關的[接受政治](
reception politics) 問題, 以及來自歐美與日本的新知識在中國如何再生產的問題, 如啟蒙 …

[PDF][PDF] 土地制度与边政忧思: 谷苞先生的卓尼经济研究

张亚辉 - 西北民族研究, 2019 - core.ac.uk
本文以谷苞先生20 世纪40 年代到80 年代的卓尼藏区调查为中心, 重点分析了谷苞先生对边疆
经济问题的研究. 谷苞先生的经济人类学思想从云南魁阁时期开始逐步形成 …

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

杨焕鹏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 - cqvip.com
团体政治是近代以来以各种社团组织参与政治过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形式.
民国时期国家为了便于控制社会, 按照职业及地域关系组织各种团体, 以控制团体的形式来达到 …

[PDF][PDF] “费孝通问题” 与中国现代性

陈占江, 包智明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sociology.cssn.cn
费孝通一生经历了三次学术生命, 每一次学术生命关注的主题均有所不同. 这种研究主题的跳转
使得人们更多地将目光停留在费孝通学术谱系的断裂处而忽略了其间的内在连续性. 事实上 …

变迁中的基层治理资源及其治理绩效: 基于鄂西南河村黑地的分析

狄金华, 钟涨宝 - 社会杂志, 2014 - society.shu.edu.cn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以鄂西南河村黑地的产生与演变为基点, 展开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
变迁的研究. 文章分析了基层政府同乡村社会的互动, 进而探寻村庄社区内部的治理逻辑 …

村庄精英行动的场域, 组织, 话语与记忆——东南沿海栖村案例研究

萧楼, 程煜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 - cqvip.com
精英理论的首要建构性因素不是与现代政治民主的联系, 而是确立嵌入现代政治竞争场城中社会
记忆, 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三个层次的作用. 通过考察P, W 两姓在政治竞争中的记忆竞争方式 …

乡间小路与工业通衢——费孝通乡村工业思想评述

刘长亮 -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 cqvip.com
近代以来, 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问题, 思想界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争论, 其思想诸如"
棉铁主义"," 商业先行"," 第四种国家道路" 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本世纪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