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乐建君, 刘芳, 张继元, 柏璐璐, 王蕊, 刘晓波, 侯兆伟… - 石油学报, 2014 - cqvip.com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
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 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 …

[HTML][HTML] 油藏内源微生物演替规律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胡婧, 束青林, 孙刚正, 刘涛, 宋永亭…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2019 - zgsydxxb.ijournals.cn
利用长岩心连续动态驱替实验模拟现场微生物驱油过程, 通过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定量PCR
技术定量描述物模驱出液菌群结构, 多样性指数及驱油功能细菌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

[HTML][HTML] 黑龙江林甸地热田热水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朱瑞杰, 周学军, 詹涛, 马永法, 王旭, 董俊领, 刘玲… - 中国地质, 2023 - cgsjournals.com
黑龙江林甸地热田热水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集群首页 English 中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
地质科学院 主办 科学出版社 出版 2.{{subColumn.name}} 高级检索 集群首页 {{newsColumn.name}} …

致病性弓形杆菌属生物学特性及诊断研究进展

毕水莲, 孟赫诚 - 现代食品科技, 2013 - cqvip.com
弓形杆菌(Arcobocter) 属于弯曲菌科, 革兰氏阴性, 与弯曲菌(Compylobocter) 类似. 但不同的是,
它在需氧, 微需氧和15℃ 低温条件下均可生长. Arcobocter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和水源性 …

采用16Sr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油藏微生物多样性

许颖, 马德胜, 宋文枫, 魏小芳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 - cqvip.com
以16SrDNA 为分子标记,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吉林油田FY 区块D1, D2 和D3
三口采油井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 对3 个DNA 样本中细菌16SrDNA 的PCR …

[PDF][PDF] 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游靖, 徐建昌, 余吉良, 孙霜青, 李春玲… - 油气地质与采收 …, 2016 - yqdzycsl.cnjournals.com
在华北宝力格油田水处理系统的三相分离器与反应池之间加入激活剂, 采用16S r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三相分离器, 反应池, 过滤器和喂水泵4 个水处理节点水样中微生物(细菌和 …

低渗透油藏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以大庆油田葡南X 区块为例.

任国领, 窦绪谋, 曲丽娜, 胡敏, 石沛… - … Geology & Oilfield …, 2023 - search.ebscohost.com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激活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 采用16S rR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庆油田葡南X 区块油藏激活前后采出液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 …

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研究与试验

乐建君, 柏璐璐, 王蕊, 郭盟华, 张继元, 侯兆伟… - 生物工程学报, 2015 - cqvip.com
我国大多数陆上主力油田已进入" 双高"(高含水, 高采出程度) 开采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
后油藏的石油采收率, 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促进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高效激活剂 …

[PDF][PDF] 厌氧产脂肽工程菌的构建及其代谢活性评价

梁小龙, 赵峰, 史荣久, 班允赫, 周纪东, 韩斯琴… - 应用生态 …, 2015 - researchgate.net
摘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 是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技术之一.
但油藏的缺氧环境使得大多数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代谢活性受到限制 …

一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活性产物的结构与性质

肖兵, 杨德玉, 史荣久, 张颖, 张阳, 郝金生, 李国桥… - 生态学杂志, 2013 - cqvip.com
采用血平板法结合表面张力法从大庆油田高台子低渗透油藏采出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表面活性
剂产生菌, 编号为DY-9.16 SrDNA 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 DY-9 与地衣芽孢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