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PDF] 张衡地动仪与公元134 年陇西地震

冯锐, 俞言祥 - 地震学报, 2006 - dzxb.org
摘要陇西地震是张衡地动仪的惟一测震实例, 亦是检验地动仪复原模型是否合理的一个关键性判
据. 但长期以来, 一直被误作公元138 年2 月28 日的金城—陇西地震, 因与史料矛盾而被国内外 …

[PDF][PDF] 中国地震科学史研究

冯锐 - 地震学报, 2009 - dzxb.org
摘要中国的地震研究约有4000 年历史, 分先秦的原始认识, 秦汉的自然崇拜, 随后的感性认识,
从清朝康熙至今的科学探索4 个阶段. 中国对世界地震科学的发展做出4 大贡献 …

张衡地动仪的失传

武玉霞, 朱涛 - 中国地震, 2007 - cqvip.com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 世界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的张衡和他创制的地动仪.
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出现比西方的验震器(1703 年Feuille, 1747 年Cirill0, 1751 年Bina, 1784 …

张衡地动仪的诞生

冯锐, 武玉霞 - 中国地震, 2013 - cqvip.com
地动仪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张衡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基础.
张衡生活在东汉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 观察异象, 辨别凶吉" 的朴素愿望是研制地动仪的原始 …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

武玉霞, 王培波, 冯锐, 李先登, 朱晓民, 李辉, 田凯… -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1 - cqvip.com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 既是实现仪器功能的需要,
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 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 …

张衡地动仪的发明, 失传与历史继承

冯锐, 李先登, 田凯, 武玉霞 - 中原文物, 2010 - cqvip.com
地动仪的发明和失传存在深厚的社会背景. 悬挂物对地震的良好反应是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
. 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的发展, 张衡不仅在利用物体惯性测震上, 也在检测和记录地震微弱信号 …

张衡地动仪的外形需要重新复原

李先登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 cqvip.com
目前, 中国最流行的王振铎1951 年复原的地动仪模型, 不仅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不对,
其外形也是错误的. 这个外形既不符合中国古代文献记载, 也不符合考古发现的汉代文物 …

体现主客方校准法的塔式垂准仪校准装置

李灿, 石磊, 张培新, 严莉 - 计测技术, 2011 - cqvip.com
体现主客方校准法的塔式垂准仪校准装置-[维普官方网站]-www.cqvip.com-维普网  我的维普
购物车 充值 客服 首页 | 期刊大全 | 文献分类 | 优先出版 | 论文检测 | 论文选题 | 在线分享 | 会议 …

对冯锐复原地动仪若干质疑的述评

张正严, 关增建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5 - cqvip.com
冯锐及其课题组对张衡地动仪的复原设计目前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梳理冯锐复原
张衡地动仪的主要创见的基础上, 就李志超, 王鹏飞, 李强等对冯锐地动仪的质疑做了陈述和评论 …

张衡地动仪文献再研究

程军, 李海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 cqvip.com
对《 后汉书》 中有关地动仪的原理部分的文字进行分析, 认为“柱” 是和尊底相连的固定的直立杆,“
都” 是会聚的意思,“旁行八道” 意思是从“柱” 向侧旁有八条“道” 可行,“八道” 也是固定不动的,“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