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人工林碳氮分配格局及其随凋落叶分解的释放规律

刘增文, 段而军, 潘开文, 张丽萍, 杜红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 cqvip.com
摘要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地区连香树, 糙皮桦, 云南松和云杉4 种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土壤及林木器官C, N 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林木体内C 的分布与器官年龄的关系不明显 …

[PDF][PDF] 贵州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吕文强, 周传艳, 闫俊华, 李世杰 - 地球与环境, 2016 - chinaflux.org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对于减缓大气中CO2
浓度持续升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贵州桦木 …

“碳中和” 背景下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氮循环的影响

谢君毅, 徐侠, 蔡斌, 张惠光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 nldxb.njfu.edu.cn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 调控森林中碳输入方式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
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SOC) 的主要来源, 不同碳(C) 输入方式(如地上凋落物 …

增温对高寒草甸群落凋落物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林巧燕, 徐广平, 苏爱玲, 段吉闯, 张振华, 罗彩云… - 广西植物, 2011 - cqvip.com
为了解未来增温条件下,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质量如何变化, 将有助于增强对高寒草甸生态
系统碳源/汇效应的认识. 该文通过定位可控的增温试验平台, 动态监测了凋落物生物量及其质量 …

[HTML][HTML] 土壤动物在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

王振海, 殷秀琴, 张成蒙 - 林业科学, 2016 - html.rhhz.net
[目的] 研究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率和C, N, P 元素释放量的变化规律, 探讨土壤动物在凋落物
分解过程中对臭冷杉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元素释放的影响, 进一步完善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 …

华西雨屏区不同退耕模式细根, 草根分解及主要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动态

荣丽, 李贤伟, 张健, 朱天辉, 范川, 蒲德强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 jnr.ac.cn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 法, 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还林模式: 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复合模式(HN), 光皮桦人工林(H) …

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

张佳佳, 傅伟军, 杜群, 张国江,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14 - cqvip.com
基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2010 年6-9 月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数据和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
清查(CFI) 数据, 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 …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大小对四种凋落叶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刘华, 张丹桔, 张健, 杨万勤, 李勋, 张艳, 张明锦 - 生态学报, 2017 - cqvip.com
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林地养分平衡和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并可能受不同大小林窗下微环境差异的影响. 采用凋落物袋分解法, 以马尾松(Pinus …

[PDF][PDF] 重庆酸雨区马尾松与木荷的叶凋落物分解特征

任来阳, 于澎涛, 刘霞, 王彦辉, 李振华, 王轶浩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 jeesci.com
为从林地养分循环角度评价林下生长良好的木荷(Schima superba) 对受酸沉降严重危害的马尾
松(Pinus massoniana) 生长与健康的影响, 在属于我国典型酸雨区和土壤酸化及森林受害严重 …

中国亚热带5 种林分凋落物层植硅体碳的封存特性

应雨骐, 项婷婷, 林维雷, 吴家森, 杨杰,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15 - cqvip.com
[目的] 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硅体碳是一种长期(数千年) 封存的土壤有机碳, 对全球固碳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估测中国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层的植硅体碳贮量.[方法] 以中国亚热带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