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调解: 审判经验与法学原理

范愉 - 中国法学, 2009 - cqvip.com
审判经验来源于司法实践, 既不能脱离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指导和制约, 也不能一味固守原理和
定律, 拒绝回应社会与实践的需求与发展. 当代社会对调解正当性的认同实际上已超越和升华了 …

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理论问题

蒋立山 - 法学家, 2014 - cqvip.com
与成熟法治国家的情况不同, 探索编制一套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坐标, 以分析法治状况与经济社会
指标的相关性为核心内容的“法治国情指数”, 可能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法治国情研究 …

社科法学及其功用

陈柏峰 - 法商研究, 2014 - cqvip.com
在法学的众多研究方法中, 能够体现法律人知识和思维独特性的, 当属法教义学;
而更具有社会亲和力, 更能回应社会和公共政策需求的, 当属社科法学. 社科法学力图运用社会 …

司法资源供求失衡的悖论与对策以小额诉讼为切入点

范愉 - 法律适用, 2011 - cqvip.com
一, 问题与悖论现代法治社会以司法制度为基本依托, 世界各国无不注重合理配置和优化司法
资源, 平衡司法成本, 提高司法效率, 为社会提供公正, 高效和便捷的司法服务. 然而 …

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

陈金钊 -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7 - cqvip.com
反对解释是法治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法官奉行司法克制主义,
对明确的法律条文必须无条件遵守, 在解释中不能附加法官个人的意思. 反对解释不是说不要 …

法治为什么反对解释?

陈金钊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 cqvip.com
解释法律是为了维护而不是毁掉法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制的实现. 在法治发展过程中,
为保证法律意义的安全, 曾设置过反对解释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精髓在于: 文字意义完全清楚就 …

论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以关于法律信仰问题的争论为分析线索

杜宴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 - cqvip.com
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根本而言就是批判反省意识, 对它的论证应当坚守事实证成和价值证成
两个维度. 在当下中国, 法学研究既不能做简单的“信息提供者”, 也不能唯“主义” 至上 …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执行公共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司法意见为分析对象

郑智航 -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 cqvip.com
法院不仅仅具有适用法条解决纠纷的功能, 而且还具有根据具体情势去准确,
恰当地适用法律从而推进公共政策得以执行的功能.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 …

严格依法办事: 经由形式正义的实质法治观

江必新 - 法学研究, 2013 - cqvip.com
依法办事理念作为法治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所在, 应当受到认真对待, 在解释学的阐述下,
其将展现出全新的, 非简单化的意蕴. 在严格依法办事的主体上, 应在执法者 …

反对解释的场景及主体

陈金钊 - 北方法学, 2007 - cqvip.com
反对解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 对明确的法律规范, 尤其是强制性法律规范,
法官等法律人应该直接认定其意义并加以贯彻, 而不能解释, 尤其不能过度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