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7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需水量的变化特征

李勇, 杨晓光, 叶清, 黄晚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 cqvip.com
该研究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91 个气象站点1961-2007 年地面观测资料和63
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 年单季稻和双季稻的生育期资料, 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 …

[PDF][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单季稻水分盈亏的变化特征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 jnr.ac.cn
研究利用四川稻区109 个气象台站1961-2010 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6 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
年的单季稻生育期资料, 计算了研究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 …

北京地区旱稻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分析

张秋平, 杨晓光, 薛昌颖, 闫伟兄, 杨婕, 张天一…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 cqvip.com
基于4a 的田间试验资料, 采用农田水分平衡法确定了旱稻出苗后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利用1971 年-2000 年北京地区逐日降水资料, 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在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 …

西南地区水稻灌溉需水量变化规律

符娜, 刘小刚, 张岩, 杨启良 - 生态学杂志, 2014 - cje.net.cn
研究作物需水变化规律是制订灌溉计划和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文基于西南地区38
个气象站点1951—2012 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 根据FAO 推荐的Penman-Monteith …

应用ORYZA2000 模型制定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

薛昌颖, 杨晓光, 邓伟, 张秋平, 闫伟兄, 王化琪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 cqvip.com
通过优化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是推行节水农业的一个重要
方面. 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 利用ORYZA2000 模型和多年气象资料, 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降水年 …

[PDF][PDF] 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黄志刚, 王小立, 肖烨, 杨飞, 王晨溪 -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 researchgate.net
摘要以水稻为研究对象, 选取松嫩平原20 个国家气象台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
采用作物系数法和McCloud 模型及P⁃ M 模型估算水稻需水量, 应用水量平衡模型估算水稻灌溉 …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程建平, 曹凑贵, 蔡明历, 原保忠, 王建漳, 郑传举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 cqvip.com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Ⅱ 优725 为试验材料, 利用测筒栽培条件, 比较了4 种不同灌溉方式下的
水稻产量, 品质及水分生产率. 结果表明: 与淹水灌溉相比, 间歇灌溉, 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下 …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北方稻田耗水规律研究

王笑影, 闻大中, 梁文举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 cqvip.com
采用田测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稻田需水规律. 试验采用淹灌, 湿润灌和间歇灌3
种灌水处理. 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育期内由田测法测得的淹灌, 湿润灌和间歇灌3 …

[PDF][PDF] 利用ORYZA2000 模型分析北京地区旱稻产量潜力及需水特征

赵俊芳, 杨婕 - 作物学报, 2007 - researchgate.net
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 利用ORYZA2000 模型分析表明, 北京地区旱稻产量潜力30 年平均为8
573 kg hm-2, 变化范围为6 747~ 11 278 kg hm-2, 年际间变异系数为16. 3 …

华南地区覆盖旱种水稻节水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汪强, 樊小林 - 灌溉排水学报, 2007 - cqvip.com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T11), 覆膜旱作水稻(T12), 覆草旱作水稻(T13)
和裸地旱作水稻(T14) 4 个处理, 研究旱作水稻的节水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 水稻本田期T11 …